证券公司杠杆 烽火戏诸侯确有其事吗,这起周朝“狼来了”的背后,到底有何隐情_周幽王_申侯_什么

纵观周朝历史上证券公司杠杆,最荒诞的一出戏莫过于“烽火戏诸侯”了。周幽王凭借这个周朝版“狼来了”的故事,成功把自己“玩”死了;而褒姒也成了犬戎的“压寨夫人”。事情果真如此吗?即便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,也没必要花样作死呀? 周朝版“狼来了” “狼来了”这个故事,可谓家喻户晓。可是你知道吗?在三千年前的周朝,也有一版“狼来了”的故事。当时的大周已经立国两百多年了,政治上积弊较多,尤其是周王和诸侯之间的关系,变得比较微妙。怎奈“屋漏偏逢连夜雨”,宣王驾崩,新上任的周王姬宫湦只是一个纨绔小青年。 他就...


证券公司杠杆 烽火戏诸侯确有其事吗,这起周朝“狼来了”的背后,到底有何隐情_周幽王_申侯_什么

纵观周朝历史上证券公司杠杆,最荒诞的一出戏莫过于“烽火戏诸侯”了。周幽王凭借这个周朝版“狼来了”的故事,成功把自己“玩”死了;而褒姒也成了犬戎的“压寨夫人”。事情果真如此吗?即便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,也没必要花样作死呀?

周朝版“狼来了”

“狼来了”这个故事,可谓家喻户晓。可是你知道吗?在三千年前的周朝,也有一版“狼来了”的故事。当时的大周已经立国两百多年了,政治上积弊较多,尤其是周王和诸侯之间的关系,变得比较微妙。怎奈“屋漏偏逢连夜雨”,宣王驾崩,新上任的周王姬宫湦只是一个纨绔小青年。

他就是西周第十二任君主——周幽王。

一个人在年轻时就驾驭太多财富,拥有莫大的权力,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。幽王这个年纪正是春心萌动的时候。虽然他早已立申侯之女为后,也有了嫡长子姬宜臼,但是他和自己的这位发妻其实并没有什么感情,就是纯粹的政治联姻。以前当太子的时候,不敢违抗父母之命,现在自己大权在握,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,一个小小的申侯还能奈何得了自己吗?于是幽王就下令遍寻美女。这个操作跟夏舛、商纣简直如出一辙,所以当时很多大臣、连民间的老百姓都觉得这不是什么好苗头。

可惜“天要下雨、娘要嫁人”,这种事怎么可能挡得住。幽王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叫褒姒的女子,也是一位官宦之后。也有人说是这位褒姓官员的养女,特意送进宫迷惑幽王的。不管怎么说吧,褒姒的美貌在镐京是出了名的,所谓“一笑倾人城,再笑倾人国”。幽王是中计也好,是寻得真爱也罢,总之是得偿所愿,整天跟褒姒腻歪在一起。

展开剩余88%

可是,褒姒自从嫁给幽王后,从来也没笑过。或许是婚后生活不和谐,又或许是她牙根就不喜欢幽王,反正就是不高兴,成天郁郁寡欢的。

幽王觉得自己花了大把力气却娶了一位冰美人,心里自然不高兴,

就想尽各种办法逗褒姒笑。谁知褒姒的笑点比一般人都高,寻常的办法,到她这儿都不灵。幽王为此发了愁。

有个叫虢石父的宠臣就给幽王出主意,“

既然正常的办法不灵,那咱们就来个不正常的办法,可以用烽火台试一试。

”按说出其不意这个思路没毛病,关键是玩什么不好,非要玩烽火,

这可是军用报警设施,无异于玩火。

或许虢石父说的时候,只当是一句玩笑,可没想到幽王居然同意了。幽王自幼在蜜罐里泡大,哪儿懂得什么是烽火,什么是战争,只是觉得好玩,就应允了。

于是幽王就带着心爱的褒姒来到骊山,命兵士点燃烽火。

一时之间,烽火台上狼烟四起。

一传二,二传四……骊山顶上很快就成了“

烧烤营地

”。幽王还带来了厨师、乐师,在烽火台上就来了一顿BBQ,还有现场音乐助阵,好不热闹。两个人一边吃吃喝喝,一边听着音乐,就等着诸侯们前来了。

果然,附近的诸侯很快就闻讯赶来。

一时之间,骊山脚下是黑压压地一片,挤满了人,还有车辚马嘶之声,不绝于耳。狼烟连营,想来是有重大敌情,诸侯们相继赶到后,便忙着四处找寻敌寇。可惜找了半天,连个贼寇的影子也没看着,却只听得烽火台上传来阵阵乐声;再仔细一瞧,原来是幽王和褒姒正在那儿推杯换盏呢!

给诸侯们气的呀,简直牙痒痒,心想:“这都什么时候了,敌人马上就要攻来了,你们这群不知死活的主儿,还忙着逍遥享乐呢?”可是他们不知道,牙根就没有什么敌情。

幽王见山下来的人差不多了,想着这回美人该笑了吧,便一个劲儿地朝褒姒看。结果人家愣是岿然不动,还是一脸严肃。幽王的一腔热情被浇了个透心凉,兴致减了大半,便对诸侯们说了一番感谢之言,又言明此处并无敌情,请各位诸侯暂回封地休整了。

这话一出口,气得诸侯们脸都绿了

,原以为自己是前来勤王救驾的,没想到却是来看大王和宠妃玩火取乐的,心里这个气呀,二话不说,调转马头便扬长而去。

要说褒姒的笑点果然与众不同。她见诸侯们一个个灰溜溜地走了,觉得这些平素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居然这么好糊弄,便觉甚是好玩,不禁嫣然一笑。就这一笑,幽王开心得跟个孩子似的,立刻赏了虢石父千金。

这就是幽王第一次喊“狼来了”。

谁知自此以后,褒姒算是落下了一个毛病,非得见着烽火戏诸侯才能笑出来。

谁让幽王就好这一口呢,只得继续喊“狼来了”。

可是诸侯们又不傻,上过一次当了,总不能次次都上当吧?幽王喊得次数多了,诸侯们渐渐地也就不来了。

然而就在这个时候,真正的危机出现了。

幽王为了讨好褒姒,不惜废掉了原配申后和太子宜臼,另立褒姒及其子伯服。申侯见女儿和外孙闷声不响地被人顶了包,怎么能咽下这口气,就想着给这个不知好歹的女婿一点儿颜色瞧瞧。

但是申侯自己没有那么多兵马,本来申国也不是什么大国,只是出了一位王后,就把这位申侯美的不知山南海北了。这位申侯在诸侯中也不太招人待见,没结下仨亲俩厚的朋友,只能找外邦相助。申侯也是猪肉蒙了心,居然找到周王朝的宿敌犬戎出马。而且为了达到目的,他还不惜跟对方做了一个不平等的交易:只要打进镐京,金银珠宝和女人任凭犬戎掠走。这一点也不亚于岛国当年的“三光政策”。

申侯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奸!

犬戎王见申侯给了这么优厚的条件,干劲十足,再加上申侯领路,大军势如破竹,很快打到了镐京城下。镐京毕竟是两百多年的国都,坚固程度可见一斑。

幽王见敌人来势汹汹,急忙令人再次点燃烽火。

那个年代又没有通信设备,就是临时抓信鸽传信也来不及了。所以,诸侯们以为幽王又在玩“狼来了”的戏码,干脆直接忽视了。

幽王眼见求救的军警都不管用了,只得带着褒姒和伯服仓皇逃往骊山行宫,途中还不停地差人点燃烽火。烽火直冲九霄,可惜再也没有诸侯上当了。叛军很快追至骊山,幽王和伯服这对父子成了犬戎的刀下魂,褒姒自此杳无踪影,有人说她当了犬戎的“压寨夫人”。

可叹,两百多年的西周史自此戛然而止,幽王终于活成了千古笑柄。

“烽火戏诸侯”的几点存疑

这个故事在很多正史中都有记载。但为什么称其为“故事”呢?因为可信度并不高,甚至有很多学者专家怀疑这个事件根本就没发生过。不过,仔细一想,也的确存在诸多疑点。

疑点一:最明显的一个疑点就是诸侯的勤王之师来得太快了。

在古代,烟是传播速度最快的。所以紧急而重大的军情一般都采用烽火台报警。烽火台一般设在高山之上,顺着山峰会设置很多个烽火台,平时用于瞭望敌情,遇敌情时可以燃烟示警。骊山是一个绝佳的瞭望之地,一面环抱镐京,另一面则是关外,将犬戎等族阻于山外。

但是烽火台上点狼烟也不是只点一捆,而是需要逐个点燃烽火。一般是由主烽火台先点燃狼烟报警,两侧的哨兵见到狼烟后再点燃狼烟,以此类推,一传二,二传四,四传八……直到传至最后一个。这样才能确保军情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诸侯。然后诸侯再点兵派将,勤王护驾。这其中的时间不好估量,有可能勤王之师半个月后才到,大军行军比较迟缓;也有可能轻骑先发,朝发夕至,但是总不会在一顿饭的功夫内就赶到现场。

除非这些军队早就在附近埋伏好了,只等着狼烟点燃前去演习呢!

疑点二:褒姒能登上烽火台吗?

这个看似无所谓的点,其实很关键。首先说,

烽火台是军用观察哨,褒姒作为非军事人员怎么入内的呢?

这样难道不违反军事纪律吗?当然有人会说,褒姒作为幽王的宠妃,违反几条军纪那算得了什么,那些将军还不是幽王封的?即便这条可以忽略,那客观原因总是需要考虑的吧!

疑点三:前来勤王的诸侯们看见幽王和褒姒在烽火台上饮宴听曲。

烽火台毕竟是军用设施,主要功能是观测敌情,所以屋内的空间比较紧凑,站五、六个人就拥挤了;况且古人还有宽袍大袖,站进去三、四个人都会拥挤,更不要提在里面吹拉弹唱、吃吃喝喝了,放桌子的地方都没有。所以,

幽王和褒姒在烽火台上饮宴听曲,这个事不太可能实现。

再说,

诸侯们站在山脚下,看到幽王和褒姒在烽火台上饮宴听曲,是不可能的,包括幽王站在烽火台上发表的那一段“酬军演讲”也不太可能。

烽火台的主要功能是瞭望。所以瞭望口一般做得比较小,外面的人想看清屋内的情况是不可能的,何况还是从山脚下往山上望。

假使这个事就是真真切切发生了,那整日在烽火台上站岗的哨兵不是早就成了敌人的活靶子了吗?

那烽火台上岂早就白骨成堆了,

这是在瞭望敌情,还是给敌人送人肉靶子呢?

疑点四:褒姒看到诸侯转身离去的背影嫣然一笑。

同理,

褒姒在烽火台上看到诸侯的勤王之师灰溜溜地离去嫣然一笑,也不可能实现。

站在烽火台内的人,视线范围基本上局限于山的两侧;再远的地方,人眼的视线范围也看不到了。

士兵们观测敌情,往往是看山上树木的动向。

骊山脚下正对着内地的确有一片大平原,但更方便观察的是我方军队动向。列位有到过骊山的朋友,都有一个体会,要想看到山脚下一马平川的大平原,站在烽火台上是不太可能的,站在山簏上倒是可以。那么褒姒是在无实物表演吗?

疑点五:真有那么多诸侯赶来骊山吗?

周幽王时期,周天子早就威信扫地了,

朝见都不来了,还能来帮周天子打仗吗?

可见,乐意帮忙的而且手中还有富裕兵马的诸侯,能有几个?先说说周王畿附近的大国,楚国就不要提了,早就自封为王,不跟周天子玩了;离得最近的晋国,在镐京东北方,就算是赶来,也不会出现在骊山南鹿;最后说一说几次救周王室于危难的郑国,郑桓公整日就是陪在幽王身边演戏,手下只有个把家丁,其余人都派给儿子武公抢地盘去了;郑武公正忙着在洛邑一带占山为王打群架,哪儿有闲兵来勤王呢?其余诸侯国距离周王畿太远,赶到这儿就十天半个月过去了,幽王和褒姒也不可能在骊山露营半个月,那不早就冻成干了!估计能来的,也就剩下申国兵马了。这就有意思了。

所以说,烽火戏诸侯这码事,可实现性不太高。那正史里为什么还要记录这件事呢?

谜案背后的隐情

历史总是有很多谜案,越是看似简单的记载,有可能藏着重大隐情,比如秦始皇帝的皇后……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件事,史籍上的记载看似逻辑完整,实则不禁推敲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跟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有关。

周王室虽然知道自己已经威信扫地了,越来越多的诸侯王不买周天子的账了。但是,谁想无声无息地活着,谁想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去死去呢?周王室的元老们就想垂死挣扎。至于周幽王有没有励精图治之心呢?这个不好说。或许他还没来得及展示政治抱负,又或许烽火戏诸侯就是他跟诸侯国之间的一次正面交锋,总之他是输得彻彻底底,周王室也输得彻彻底底,而

幽王这位青春期少年则是最好的背锅侠。

那么,

是谁在编故事呢?

主笔的肯定有史官,但是幕后策划者就不好说了。那位打算整一整女婿的申侯嫌疑最大。毕竟申侯有直接动机,因为女儿和外孙无故被人顶包。这可不是小事,申国得多少代才能出一位王后呀?再说宜臼失去的是整个天下,这不是一个诸侯国的地盘可比的,周天子这个名号再威信扫,那也是天下共主,诸侯国的国君们表面上还得恭恭敬敬的。当然,能策划这么大规模的骗局,也绝非申侯一人之力,

极有可能是东周建国“功臣们”的集体杰作。

只能叹一声,幽王虽然有错,但残暴不及桀纣,昏聩不及胡亥,却背锅千年,到底谁才是西周王朝的掘墓人?

特别说明:

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
参考文献:

司马迁.史记[M].北京:中华书局证券公司杠杆,1985.

发布于:天津市

相关资讯